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运动休闲正文

匹克CEO:国际化战略需要打破“中国思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29 浏览次数:93
  对于众多珠三角服装制造企业而言,2008年金融危机的那一年是最难熬的年份。而一向兜里不太带钱的匹克第二代掌门人、现任匹克CEO许志华却在2010年用事实证明了他可以为股民带来更多利润。
  
  自2009年匹克正式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之后,2010年匹克实现销售金额42.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3%,每股盈利达人民币39.19分。
  
  然而,尽管匹克在危机之中逆势上扬,但是仍无法忽视国际、国内体育品牌竞争已趋向白热化的事实。
  
  今年上半年,包括匹克在内的中国运动品牌的增幅和新店开张数量都有所放缓,其中,“带头大哥”李宁还首次出现订货额的负增长。此外,因为担心匹克体育开拓境外市场致使营运成本上升,花旗日前下调了匹克体育的评级。
  
  姚明退役是否会让匹克这个第一家“植入”NBA的中国运动品牌措手不及?随着向国际品牌的日益靠拢,匹克未来的企业战略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匹克这个许氏家族企业如何适应上市公司的管理要求?匹克集团CEO许志华就以上问题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
  
  专业化:不仅仅是篮球,而是体育运动
  
  “中国企业家一直有思维的局限:他们认为外销就是‘中国制造’、‘帮别人打工’,一说到内销才认为是‘建品牌’,好像外销和创品牌没有关系。”
  
  《中国经营报》:大家都知道,匹克一直走的是专业化的道路,以经营篮球运动用品为主。前不久,作为匹克的代言人,姚明退役会影响匹克在NBA市场上的进一步投入吗?匹克如今的品牌形象是否有变化?
  
  许志华:姚明退役不会对匹克带来很大影响,目前匹克已经拥有15名NBA球星代言人,匹克不仅与NBA官方,而且与NCAA(美国大学体育总会)都建立了商业联系,通过这些营销手段,我们希望创造一种拼搏、自信和乐观的价值观,将“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精神传递给年轻人。
  
  概括来讲,匹克的经营策略有两个:一个是专业化,即选择篮球作为匹克专业化项目。篮球的最高端赛事就是NBA,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与NBA、NBA的优秀运动员以及NBA球队全方位合作来打造匹克的篮球专业化形象。另一个品牌战略是国际化,我们所有的品牌策略都是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的。
  
  《中国经营报》:现在,匹克除了赞助NBA等篮球赛事,对其他类型的体育项目也有涉及,匹克的“大运动生态圈”的战略是怎样的?这样做是否会有损“专业篮球”的形象?有些人认为,这样多元化的拓展可能会陷入品牌盲动,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许志华:专业性不是指体育营销仅仅局限于篮球领域。之前我们将精力集中在篮球是有原因的,因为在资源不足的时候,就必然要求企业将精力集中在某一个项目上,从毛主席那里借鉴的一个经营策略就是“集中一点来突破”。不过,随着匹克上市、企业规模增加、预算增加,我们现在有能力保证在篮球营销的基础上将触角触及到足球、田径等其他新领域。这些运动与篮球运动不会有矛盾,它们所提倡的价值观都是拼搏向上的运动精神。国外很多运动品牌都是在起步阶段专攻某一项运动营销,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扩张到新的领域。不过匹克确实还没有可以将几项运动营销平行运作的能力,我们现在还是以篮球为核心,田径、网球、足球营销作为篮球的营销辅助。或许5年、10年之后,这几项运动营销也能与篮球营销齐头并进,从而丰富匹克的产品品类,增加匹克的营收额和市场占有率。
  
  《中国经营报》:目前,各路运动品牌都在体育营销上下足工夫,竞争已经日益白热化,在这种竞争态势下,匹克又如何走出自己差异化的道路?
  
  许志华:一个企业家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就是如何运用资源为企业经营目标服务。过去,中国企业家一直有思维局限:他们认为外销就是“中国制造”、“帮别人打工”,一说到内销才认为是“建品牌”,好像外销和创品牌没有关系。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