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照明正文

台湾LED厂商将整体面临“背光转向照明”的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20 浏览次数:60
  “长期来看,照明是成长动力,短期则要看背光”,台湾光电半导体产业协会理事长李秉杰认为,未来一两年背光市场将渐趋于饱合,成长有限,而照明市场能不能真正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则尤为关键。也正因如此,台湾LED厂商或将整体面临如何“从背光向照明”转身的问题,对面临欧美韩和日渐成长的中国大陆双重竞争的台湾来说,这种过渡不仅是必需,更是在当前新一轮全球竞争格局下的战略重塑和未来选择。
  
  2012年,LED照明市场成长快速,但LED用于背光照明依旧是最大的应用领域,尤其是LED中大尺寸液晶背光应用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液晶电视 LED 背光照明的增长。
  
  “长期来看,照明是成长动力,短期则要看背光”,对此,台湾光电半导体产业协会理事长、晶元光电董事长李秉杰认为,未来一两年背光市场将渐趋于饱合,成长有限,而照明市场能不能真正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则尤为关键。也正因如此,台湾LED厂商或将整体面临如何“从背光向照明”转身的问题,尤其是,对面临欧美韩和日渐成长的中国大陆双重竞争的台湾来说,这种过渡不仅是必需,更是在当前新一轮全球背景格局下的战略重塑和未来选择。
  
  在2012年两岸LED产业合作与交流会议举办的间隙,记者就“背光和照明市场的未来走向”以及“未来两岸企业如何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迎对半导体照明市场机遇”等话题采访了李秉杰先生,他认为对于两岸合作来说,“建立一个深层合作的先进模式尤其必要,如果不在一个有效的时间内把这个模式构建起来,时间一点点过去,历史留给我们的机会将稍纵即逝”。
  
  电视背光成长性仍需观察
  
  记者:今年的背光市场是一个热点,今年第二季LED背光市场快速复苏,台湾企业目前也都纷纷传出产能满载的讯息,一些台湾企业也打入了多家大陆的彩色家电厂产业链,对于下半年背光市场的走向,您持什么样的看法?
  
  李秉杰:整体上看,LED背光电视的销售在第三、四季一般来说是旺季,对于元器件的供应来说会有一个领先的时间,对欧美市场而言,从交货到上架需要3-4个月,包括海运的时间,进店的时间,所以,如果要赶在圣诞节销售,八月底芯片就必须出货了;但由于受欧债事件影响欧洲市场需求,我们对今年欧洲市场的看法还是偏保守一些,八、九月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是否会持续旺季的高峰表现还有待观察。至于第四季,对芯片而言,一般是淡季,现在就更看不清楚了。
  
  其实,从目前的接单及产能满载的状况,并不一定能真正判断出第三季的情况,比如今天接单接到8月底,但对方不会告诉你他7月会不会砍单。去年6月份就是这样,对方催货催得很紧,甚至就坐在公司的会议室不走,但6月下旬却通知7月份不要再出货了,所以现在有订单也并不保证什么。
  
  这就像营销界有个“啤酒效应”,在游戏的一开始,零售商为了追求最大利益,对啤酒市场乐观,会不断增加订单数量;同样,批发商也会为了追求最大利益,向分销商增加订单。而制造商在订单数量增加的刺激下,也会不断增加产量。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累积大量订单。市场需求的信息在从零售商传递到制造商的过程中,不断被放大,但零售商一走到市场上看到货卖得并不好,再回头砍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所以当终端市场出现变化的时侯,上游的企业往往是最晚得到消息,等你知道已经是两个月之后,所以越上游的企业越辛苦。
  
  记者:如何评价今年大陆市场在背光方面的需求状况?
  
  李秉杰:事实上今年大陆市场“五一”的销售情况也不是很好,大陆市场目前整体经济也有成长趋缓的情况。总体来看,今年9月LED需求起来的关键仍在于大陆背光市场,因为照明目前还很难成为营收的关键支撑。所以“十一”和明年农历年铺货效益将成为关键。
  
  这里也应看到中国大陆最近出台的节能家电补贴政策,令人感到非常惊讶,7月1号起创维、康佳、海信和TCL好像都开始做同一件事情:大量减少,替换为LED,而一个电视如果政府补贴300元钱,一台电视按3000元左右计,那就是百分之十的补贴,这个力度还是很大的,也许可以看到下半年中国大陆电视市场起飞会很快。
  
  记者:目前国内电视厂商制定2012年LED 背光渗透比例,也多在 70%~80%以上,也有研究机构表示2012年背光电视全球渗透比例仍有大幅提升,会上看到80%,您认为这个数字是否合理?
  
  李秉杰:下半年背光部分是不是会有增长,现在可以看到有机构表现出一些乐观的看法,但整体上看来,我认为全球LED电视背光的渗透率在今年上看到6~7成是正常的,80%似有些夸张的成份。
  
  至于节能家电补贴政策对大陆市场的催升是否会带来LED新成长点,我认为对全球供应而言并不会。因为大陆国内真正的背光电视总需求量接近5000万台,按八成和六成渗透率的差值来算也仅增加不到1000万台,而全球市场超过两亿台,按今年的渗透率65%来算的话是至少1亿3000万台,中国大陆市场即使渗透率达80%也只是上升到1亿4000万台,整体上对全球市场的波动影响不大。不过对自由市场(非内部供应,captive market)而言,仍算是一大帮助。
  
  只是要注意的是,大陆市场在很短时间内两次的补助动作,似有“寅吃卯粮”之感,会不会为以后的市场带来压力还很难说,其实重要的是,只要有新房子就会有人买新电视,这根本上也与大陆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和景气状况有关(目前大陆一直在强调对房产地的宏观调控政策),所以单单看政府对电视厂商的补贴还并不够全面。
  
  记者:那么对于LED照明市场,您如何预测下半年的景气状况?
  
  李秉杰:相比来说,照明的市场景气状况会和背光市场不一样,第三季应该会比第二季好,一个原因是冬季在欧美一向是替换照明产品的时间,10月1号可望新品上市,还可以再催单和生产,圣诞节前还都可以交货。
  
  但总体来看,电视背光占总营收的比重太大,即使照明市场成长高,但电视如果下降一半,照明就算补一倍也补不回来。
  
  未来产业链集中度将提升
  
  记者:目前台湾企业在产业链上更多采取的是水平分工模式,而大陆很多企业采取了垂直整合,如何看待这两种模式的演进与发展?
  
  李秉杰:谈到产业链,很多人都会问到,垂直整合模式和水平分工模式,哪个才是对的。在台湾,很多企业是水平分工,而大陆倾向于垂直整合模式,这跟大陆企业先做大再做强,台湾则是先做强再渐渐做大一样,似乎都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是垂直整合,还是水平分工,这跟企业所处的产业的不同发展时期有关,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如果做垂直整合,对产业链应该会有一个整体控制的体系,或许会更快推出一个符合应用市场和客户需要的产品(垂直整合也需要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但是,在产业成熟的时期,水平分工又会显示出它特别的竞争力。
  
  不仅如此,到底哪种模式更具优势,也跟大家对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认识有关,认为产业在未来两三年会成熟,或是认为还有五六年才成熟,持两种观点的人所采取的模式也会是不一样的,再有,每个公司所处的位置也不一样。
  
  总体来看,我认为,在产业成熟的期间,如果做垂直整合,最有可能的一种方式是生产外包(OEM)出去,而重在做通路方面的控制。
  
  另外,以产业链的分工看来,目前的产业分工过细,从衬底、外延,到芯片、封装、模组、灯具,这个产业链看起来很长,但未来的分工不可能再切割得这么细,也许会最终整合在两三个节点上,产业链的集中度会提高。
  
  两岸合作,共创品牌是最好的选择
  
  记者:正在进行中的此次两岸产业合作与交流会议备受业界瞩目,本次会议也达成了一些合作意向和试点规划,在您看来,两岸合作应更多着力在哪些层面?您能否谈谈一些深入的构想或建议?
  
  李秉杰:大陆此次扩大试点,至少在标准、测试上促使实现两岸共通。
  
  我认为,两岸的LED标准、测试共通,将有助于台湾LED业者能提供大陆客户进行产品测试以及符合标准的产品,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尤其是在标准检测方面,两岸在标准和接口规格上如能实现共通,将有可能成为与Zhaga同时存在的市场规格,使两岸企业的发展更具竞争力。像目前美国energy star 建议的测试时间是超过6000小时,甚至推荐测试1万小时,测试时间非常长,几年下来没有几个两岸企业能通过,而如果两岸能更快推动共通测试规格,将有可能改变中国企业目前所处的这种不甚公平的竞争环境。
  
  至于两岸合作如何在未来更加深入化和实质化,如联盟(CSA)常务副秘书长阮军在会议报道上所讲到的:两岸合作有基本的共识和目标,但具体的做法还在摸索当中。
  
  我们应该看到,LED照明是一个莫大的市场机会,如果能把两岸双方的技术力、生产力和市场真正结合在一起,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个共创的“华人旗舰品牌”也会更有希望走向全世界;而我们所说的共创华人品牌,我认为某种层面可以是“合资”的形式,怎么用一个产业合作的模式将双方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的优势联结在一起是值得探讨的。而无论是短期的标准与认证方面的合作,还是中期的共同的技术创新,还是长期的共创品牌这个目标,我相信这对两岸来说,都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化的课题。
  
  当然,建立一个品牌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的,建立深层的合作模式在今天的自由经济下也较难完全由政府来主导,目前看来似乎还需要时间。但我们也要看到,如果不在一个有效的时间内先行把模式构建起来,时间一点点过去,历史留给我们的机会将稍纵即逝。
  
  记者:业内目前有一种观点是,前有欧美韩,后有不断成长中的中国大陆企业,台湾在这样的夹击之中,既有的优势地位或许会有减弱的可能,对此您持什么样的看法?如何从整体上来考虑台湾LED产业未来的走向?
  
  李秉杰:以目前的状况,我认为台湾在技术层面和一些国际大厂比如美国科锐和日本日亚等企业的差距不大,但在专利方面,他们则拥有较强的专利地位,若纯从技术和生产能力上看,我认为台湾落后差距有限。面对韩国比如三星,在技术和生产上台湾均能与之抗衡,三星挟带电视背光的大量生产优势和在照明产业上的市占率攻击性策略,对台湾甚或欧美厂商均极具威胁性。
  
  当然我们也看到大陆企业也正在紧追上来,联盟(CSA)常务副秘书长阮军在上午的两岸交流会上也介绍说,大陆LED技术近2年急起直追国际大厂,目前已可提供130lm/W的LED照明封装组件,这个数字好像是很不错,但对于企业来说,长期稳定的量产能力和管理是同样重要的。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说,大陆的技术进步,不能不说跟大量台湾人才向大陆的流动也有关。
  
  而我们同时需要更加深入思考的是,一个产业要顺利发展,最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态来完成。比如说,现在从台湾流过去的人才,大都是在重复旧有的技术,都是在弥补真空;同时,大陆工程的人才也是缺乏的,比如600台MOCVD要开动,开炉子的工程师数量却很有限,所有的人都只能是扑在生产线上,而没有人再去从事研发,这种状态对台湾或是大陆都会形成一个潜在的危机,我们最不愿看到的是,日本和欧美会因此而再度超越,我们却因为自我内部的竞争而研发乏力,从而再度沦为国际大厂的加工厂,延续为他人OEM的命运,所以我认为两岸合作在今天很有必要,从时间上说也非常紧迫。
  
  记者:目前晶元光电集团内的MOCVD机台超过300台,但有消息称晶元光电将再度扩产,投资金额超过50亿新台币,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秉杰:如果到2018年LED照明达到高峰,整个市场需要约3000台的MOCVD机台,晶元光电要抢到全球前3大,最少要有15%的市场占有率,那么晶元光电就会在未来几年朝此目标迈进。但如果技术精进,全球总需求仅需2000台,那么购买新设备只是替换折旧后的老旧设备。就像今年,晶元光电也仍然购买了不少MOCVD新设备。因此明年的投资并非是大力扩产,金额亦尚未确定。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