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箱包礼盒正文

箱包等行业产业转移难度大 多问题需解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8 浏览次数:101
  产业转移要实现预期的效果,不能仅仅转移一个企业,最好是整个产业链进行转移。但中西部一些承接产业转移的省份面临的问题是,一些企业只将生产环节转移,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不配套的状况短时间难以改变。
  
  随着东部发达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以及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呈加速趋势。2010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在新政策的推动下,产业转移更是驶入了一个“快车道”。
  
  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承接产业转移是一次难得的发展良机。然而,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是政策那么简单,更是一门艺术--它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该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解决物流、产业集群和吸引人才的问题?
  
  物流配送难
  
  2008年1月29日,主管商务及招商引资的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率团拜访富士康。在会见现场,郭台铭叫其部下拿出一幅中国地图问黄小祥:四川到欧洲路线怎么走?到南亚包括通过船运到达越南的通路的物流条件怎么样?
  
  郭台铭关心的问题也是所有投资者关切的所在。地处内陆的中西部地区,无论在地理环境上还是投资环境上都存在诸多不利,其中物流条件一直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瓶颈,也是许多企业徘徊不“迁”的重要因素之一。
  
  “曾经有企业进行过探索性的产业转移,目标是重庆,但在具体落实初期便搁浅。”一位青岛县级市负责招商的官员曾对记者透露。目前在其所属的区域中,并未有企业表达类似的意向,因为此处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为食品加工,且多为外向出口型企业。而沿海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使其他仅具有劳动成本优势的西部内陆城市无法企及。
  
  东莞市科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郑蕾向记者表示,尽管东莞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飞涨,但是企业一直没有内迁的计划,原因之一就是物流成本太高。郑蕾告诉记者,科达机电主要生产蒸发式冷气机,由于属于耐用消费品,所以资金周转速度不能再慢,而如果内迁中西部的话,浪费在物流上的时间会拉长资金周转。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箱包分会副理事长施纪鸿也对记者表示,箱包产业转移的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在转移过程中的物流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在合理的时间以合理的价格把产品运送到出海的港口,这实际是国家战略方面的问题,”施纪鸿说,“国家应进一步考虑在内地、中西部设置基地,并建议国家将拉动内需的一部分投入用来在沿长江200公里的航道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的集装箱码头,促进内地出口的积极性。”
  
  产业集群形成难
  
  坐拥八百里皖江黄金水道,地接长三角地区的安徽省近来接连吸引格力、美的等大型企业的入驻。但部分企业仅生产环节的转移为安徽省进出口业绩的统计带来尴尬。
  
  安徽省商务厅对外贸易管理处的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很多来皖的企业仍然将出口和进口环节保留在总部。“比如‘京东方’在安徽有很大的产业园,但安徽的部分仅局限于深加工结转的中间环节:上家把东西结转给它,它生产好后再结转给下家,虽然有助于提高地方的工业化发展,但其进出口并不计入海关统计”。
  
  “但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把整个企业迁过来也没用,因为产业链配套啊。”该负责人说。
  
  湖南运达服饰也遭遇过这种尴尬。作为怀化工业园具有产业转移色彩的招商项目之一,运达服饰于2009年建成投产,但实际运营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009年前后,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运达服饰决定在怀化工业园修建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原计划在湖南生产,再运至深圳出口。但其在当地生产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产业链不配套。
  
  据了解,运达服饰服装生产需要的拉链、纽扣、线等辅料都需要从外地运到湖南,本地无法购买到配套的材料,导致企业必须支付额外的成本,对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一位地方工业园招商部门的人士认为,产业转移要实现预期的效果,不能仅仅转移一个企业,最好是整个产业链进行转移。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研究所研究员吕海霞表示,由于龙头企业和大企业社会化协作程度高,一家龙头企业和大企业投资往往能够带动和引导一批相关行业的大量投资,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因此,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必须高度重视龙头企业和产业核心环节。
  
  不过上述工业园招商人士无奈地说:谁都想引龙头企业,但问题是谁都能引得了吗?
  
  技术工人招聘难
  
  虽然把工厂开到了家门口,但是承接转移地的不少企业发现,当地工人的素质并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虽然迁入地员工的工资较低,但占多数的普工只能负责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流水线作业,而在重要的技术核心岗位,仍然由企业从别地雇工负责,又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以新疆纺织行业为例,新疆普通技工断层、高级技工短缺的问题极为突出,现有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无法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尽管当地政府和企业已开始着手培训工作,但远水难解近渴,而且培训费用无论对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是不小的负担。因此,在来新疆投资建厂的纺织企业越来越多的情形下,“技工荒”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善。
  
  数据显示,在新疆近9万多纺织工人中,高级工以上的技术技能人员仅占0.8%,中级工占3%,初级工占6.2%,大多数工人没有技术等级,这已使先期来新疆投资的部分企业陷入“产品有订单、生产无技工”的窘境。
  
  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可将中西部地区的员工培训放到内地企业进行,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然后返回成为企业的优秀管理、技术人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